首页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深究细研 精雕细琢 团队协作 追求卓越——15vip太阳集团备战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纪实

发布时间:2021-08-0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第九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获奖名单公布,15vip太阳集团取得优异成绩:陈朝阳、董悦颖、李雨桐、徐柯新四名同学获大赛一等奖,于文娟同学获大赛二等奖,胡象岭、孟祥省、李建彬三位老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本届大赛中,学院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居省内物理学科首位,助力学校蝉联团体金奖。

获奖选手在颁奖典礼现场

左起:陈朝阳、于文娟、李雨桐、董悦颖、徐柯新

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是我省着力打造的旨在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和从业实践能力的高端平台,参赛选手包括推荐选手、随机抽取选手和一专多能选手三类,比赛项目包括固定题目模拟上课、随机题目模拟上课、现场答辩、钢笔字测试四个部分。太阳集团在本项赛事的9届比赛中创造了一等奖获奖总数7次位居第一的优异成绩

选手的诞生:院赛、校赛、省预赛,场场比赛通决赛

(一)李雨桐、徐柯新:学院比赛的佼佼者

自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设置物理学科以来,学院每年均开展选手的选拔和指导工作。尤其是对于推荐选手,更是经过层层选拔才得以确定,以本届推荐选手产生为例:

首先开展学院教学技能比赛初赛,要求全体2022届毕业的物理学专业本科师范生和学科教学(物理)与教育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专业研究生参加。在初赛基础上,选拔一定比例选手晋级复赛,由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老师担任评委,选拔出优秀选手晋级学院决赛。学院决赛按照大赛规则进行,并聘请中学专家型教师把关。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轮选拔,确保推荐选手得到全面的考察和认可。

得益于大赛的影响力以及此前学院及高年级参赛学生的积极宣传,本届学生对大赛热情度很高,相当多的学生参赛意向强烈。经过激烈角逐,李雨桐、徐柯新从三百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分别作为太阳集团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推荐选手征战大赛决赛。

李雨桐、徐柯新参加学院教学比赛现场

(二)陈朝阳:学校比赛的突围者

本赛事水平高、难度大,作为一专多能选手、太阳集团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陈朝阳深有体会。按照比赛方案,一专多能选手由学校择优推荐直接参加省级决赛,需参加同一个学段、任意两个学科的比赛,太阳集团仅有2个一专多能选手名额。因此,与推荐选手直接参加省决赛不同,陈朝阳作为一专多能选手,首选要通过学校比赛的选拔。

学校比赛赛制与省决赛完全相同,这就要求陈朝阳既要同时准备她所选的物理、数学两个科目的固定课题,也需要分别准备这两科的60节抽取课题。从四月底被学院确定为一专多能选手,到五一假期期间参加学校比赛选拔,这么短的时间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她倍感压力。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陈朝阳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的试讲,调试实验器材,一字一句的调整讲课稿,五一假期依然在学校练习,力求将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做到最好。最终,在学校的比赛中突出重围,以一专多能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参加省决赛的资格。

(三)董悦颖、于文娟:省级预赛的胜出者

同样需要经过选拔才能晋级省级决赛的,还有初中物理抽取选手董悦颖和高中物理抽取选手于文娟。按照比赛方案,教育厅会从各师范学校符合条件的全体师范生中,每个学科随机抽取10名选手,各学科再从这10名选手中选拔出3名,以提交参赛视频的方式参加本届大赛的省级预赛,预赛胜出者方可参加省级决赛。

5月6日下午抽取名单出炉到5月11日下午提交参赛视频,仅有几天的时间。如何能从省级预赛中脱颖而出,是她们和指导教师团队必须解决的问题。回顾参赛过程,董悦颖脑海中浮现除了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画面,更多的是辛苦辅导她们的老师们的身影。她现在回想起马不停蹄地准备省级预赛的那几天,心中还会升腾起一阵温暖与幸福:

从我确定参加抽取选手的省级预赛开始,李建彬老师就忙前忙后帮助我准备预赛课题。我知道这次的机会弥足珍贵,所以格外珍惜,认真准备。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又从网上找到很多资料给我提供灵感和讲课思路,一遍一遍打磨讲课稿。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进入决赛。

董悦颖省级预赛参赛视频截图

董悦颖对比赛资格的珍惜,除了大赛影响力大——获奖选手被山东省内越来越多的地市教育局所认可,在教师招聘中会给予相当优厚的条件——还有独属于她的原因:她在学院比赛中曾晋级决赛前三名,获得了学校比赛的资格,但在学校比赛中仅以微弱分差无缘推荐选手资格。幸运的是,董悦颖在省级预赛中被抽中,实现了参赛身份的转变,她也想把握住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于文娟被抽中后,心情则比较复杂。作为一名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当时正处在论文创作的关键时期,若参加比赛一定会占用宝贵的科研时间。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既然机会已经摆在面前,为何不把握住呢?她决定参赛,并且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回想起那段经历,于文娟动情地说道:

准备预赛时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大家合理分工,仅用一天时间就搜集了关于预赛课题的丰富资料。尤其是我的导师——胡象岭教授深夜还在群里给选手们分享各种相关参考资料,提示备课注意事项。第二天上午我就立马选好模拟授课片段并拟好教学设计初稿,当天晚上就向各位老师汇报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那晚老师们指导我们到了很晚,回宿舍的路上人影已经寥寥无几。还有那么多要改进的地方,我实在无法安心入睡,怕影响其他室友,索性在床上打起台灯来改设计。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未来两个月的常态。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不停地讲课,老师们不厌其烦的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冲进决赛!到了提交预赛视频的那天,我们终于可以把这四天紧张的工作成果展现出来了。我印象很深,那天到了录课教室,孟祥省老师早就在那里等待了,安排摄影师工作、嘱咐我们录制事项,就像是放心不下出远门孩子的老父亲。从早上7:00一直到下午2:00,我不间断地练习,练几遍,就请摄影师傅过来录一次,不满意就继续练继续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于文娟省级预赛参赛视频截图

决赛获奖:辛勤汗水浇筑成功之花

取得决赛资格对于参赛选手来说仅是第一步,赢取即将到来的全省决赛才是终极目标。固定题目模拟上课、随机题目模拟上课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比赛项目,分数占比均为45%,都需要下大力气去准备。

确定参赛资格时,固定题目还没有公布。此时选手们并不是闲着等课题,而是积极投身到随机题目模拟上课的准备中去。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随机抽取题库中都有60个课题,比赛时要求参赛选手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节,准备1.5小时,随后立即进行10分钟的模拟上课。若要取得好成绩,仅靠比赛当天的准备时间显然不够。选手们从获得比赛资格的那一天起,就不间断地准备,硬是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把这60节课给准备了出来。

参赛选手整理的抽取课题教学设计(部分)

固定课题是展示选手风采和指导老师备课深度的重要载体。对于固定课题,团队师生采用集中研讨、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确保高质量完成固定课题的准备工作。

指导教师集体研讨现场

一节好课需要不断打磨,经过备赛过程,选手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李雨桐回忆到:

高中物理的课题是分子的热运动。我最开始选择的是本节的前半部分扩散现象。后来经过和老师们的讨论之后认识到,在高中阶段讲扩散现象要建立在初中的认知基础之上去讲,而且15分钟只讲扩散教学内容略显单薄,所以又改为只讲布朗运动。为了完成布朗运动的实验,孟老师为我们精心挑选了高倍光学显微镜,带领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成功观察到了布朗运动随后老师又指导我们配制不同种悬浊液以及同种不同浓度的悬浊液,一一进行观测,最后选定了效果最好的药粉微粒悬浊液进行授课时的观察对象。在我脑海中也再次响起师姐们的“有孟老师在,实验不用担心!”这句话,我对孟老师的敬佩之心又加了一份重量。

指导老师与参赛选手在调试实验器材

于文娟也提到:

敲定教学思路的过程还是很曲折的。一开始每天毫无头绪的阅读各路资料,却实在不知如何下手,最终经过几轮的讨论,我们的教学思路算是确定了。若不是老师尽其所能为我们提供这么多资源以及精心指导,也不可能激发我们的思路创造出这份教学设计,可以说这个设计是我们众人智慧的结晶。

完成了初稿并不是结束,一节课的打磨也不是一两天。老师们不断地听课、提修改意见,一轮又一轮的修改:从教学思路调整到教态表现,再到语言表达,老师们事无巨细,甚至精准到从进入比赛室起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的语气、做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站位、板书里的每一笔画、PPT里的每一个符号有时一边佩服老师的精专,一边又恨自己提高的太慢,多少次深夜里怀疑自己,第二天还是会义无反顾。当时就想,也许日后会感激老师的严苛和自己的坚持,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

除了这些,还有更难的技术关,显微镜的使用、电子摄像头的调试、Tracker软件的运行、Flash动画的制作,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这些技术小白把这些技术难关都一一攻克了,这使得我们信心大增。仅为了课堂上那不到一分钟的演示,孟老师更是手把手教我们使用显微镜,教我们调试电子目镜,确保把这一分钟的教学内容要做到极致!我永远忘不了自己熬了三个通宵自学Flash,就只为做布朗运动的模拟动画,因为能找到的资源与我们的需求相差甚远,不得不自给自足。为了尽量贴近胡老师对运动模型的要求,我不断的尝试和修改,最后终于做出了能够实现我们课堂需求的动画,虽然有些简陋但毕竟是原创,这件事也让我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

于文娟同学自制的模型动画

徐柯新经过这次大赛,感悟到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尽全力把教学细节做到最好。她说:

在固定课题备赛过程中几乎是一天一个版本。修改、试讲、再修改、再试讲,就这样每天重复直到找到最切合教学重难点最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因为李建彬老师指导三个人,三个人又有三个不同的讲课思路,所以经常从下午讨论到晚上却只讨论完两个人的讲课思路,为了给我们留出修改时间,第二天早晨6:00再到实验室讨论第三个人的讲课思路讨论完成后,抓紧时间修改下午再次试讲。老师们多听一次试讲就会多发现一个问题,所以哪怕是在比赛前一天我还在修改讲课中的一些话、一些动作。正是因为老师们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我们的坚持才能收获最后的喜悦,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面对想要完成的事情我也可以不遗余力的做到最好。

在这期间,确实体会到“废寝忘食”的感受:我们经常没时间吃饭老师会贴心地给我们买饭;有时为了争取更多时间,起早贪黑完善教学设计。在这段时间里真的做到了心无旁骛,吃饭的时候在想怎么表达会更好,就连洗漱的时候也在一遍一遍的试讲。但是就算是这样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常会产生挫败感。我和董悦颖经常是今天她情绪消极就是明天我又没有动力建彬老师发现谁产生消极的情绪就会进行开导。看到老师着急,我们也不好受,最后成了我们师生互相鼓励,给对方加油打气。

倍感压力但仍自信可爱的选手

董悦颖也有同样的感受:

固定课题的完善,是一个大工程李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他在教学设计上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打磨,每一遍的修改都是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在固定课题备课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都会给予我们鼓励,让我们再次充满信心。在打磨过程中,老师们对我们的教姿教态和语音语调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及时改正这个过程中,我受益颇多,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让面对困难时,更加坚持不懈,更有恒心和毅力

对于陈朝阳来说,时间就不那么宽裕了。今年比赛时间定为7月底,恰好期末考试之后。陈朝阳除了需要同时准备数学、物理两科的固定课题和两科共120节的抽取课题,研究生学业也不能落下。面对比赛与学业的双重压力,陈朝阳与指导老师和参赛同学们一起努力备战大赛。对于备赛过程,陈朝阳感悟很深:

老师们在课题的教学设计上要求十分严格,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陪我们一起磨课、调整实验器材、一字一语的修改讲课稿。有时老师们有事不能现场指导,也会让我们把讲课的过程录制下来,再打电话与我们一起探讨。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的深夜实验中心的门卫大叔赶我们回去、记不清多少次被宿舍楼下的阿姨记下了名字、记不清多少次挑灯夜战修改稿子,第二天带着浓浓的黑眼圈再次试讲……即便在去青岛的大巴上,我们也没有浪费时间,依旧不断在脑中反复练习固定课题,让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烂熟于心;到达青岛大学后,比赛前的每一天我们都寻找教室不断试讲练习,优化每一个细节。还记得在备赛的最后阶段,李建彬老师仍一遍一遍地听我们试讲,一遍一遍地打磨,从大的教学思路到小的语言细节,从整个的实验设计到具体的实验操作,都力争让我们做到最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过抱怨,也有过崩溃流泪,但在老师们的鼓励之下都坚持了下来,并且最重要的是我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磨练。此次大赛令我获益匪浅,除了成绩与荣誉,更重要的是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影响了我,让我变得更加努力、坚毅、自信,使我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巩固、提升,并且通过这次大赛,我更收获了师生、队友之间深厚的友谊!真正让我感受到,做一个好老师,真的不简单!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易文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