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5月29日)杨驰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1-05-2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报告题目:山东大学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近期成果介绍

报告人:杨驰 教授 山东大学

报告时间:5月29日(周六),下午14:30

报告地点:物理楼313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杨驰,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201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期间赴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后获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首届“赵忠尧博士后”奖励资助。主要从事高能重离子核物理实验研究,依托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的STAR实验以及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重离子超导同步加速器NICA上的MPD实验,在高温高密核物质特性研究以及粒子探测技术研发上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工作。近期工作主要集中在重离子对撞中的光致产生、电磁探针以及大科学装置粒子探测技术研发上。曾担任STAR国际合作组委员会青年代表、轻味谱与极端偏心碰撞物理组召集人。现任STAR FTT探测器升级项目负责人;MPD国际合作组物理委员会委员、电磁探针与量能器物理组召集人;美国下一代电子-离子对撞机探测器咨询委员会委员。


报告摘要:

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是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体力量,具有理论与实验融合研究;物理与天文、物理与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独特优势。目前,中心共有教职工50余人,在站博士后12人(外籍4人)。招生专业包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以及凝聚态物理。

中心团队主要从事粒子物理理论、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实验以及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等的研究。近3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生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粒子物理理论方向主要进行量子色动力学和超越标准模型新物理的研究。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实验方向主要从事高能物理软件框架与大数据处理、强相互作用物理、Higgs物理与新物理、粒子宇宙学与中微子物理和粒子探测技术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深入参与LHC-ATLAS, RHIC-STAR, BEPC-BESIII, Daya Bay, JUNO, PandaX, LHAASO,NICA-MPD等国际合作实验。在多个国际合作实验的物理测量和探测器升级研发上都做出了主导贡献,在相关领域具有很好的国际影响力和辨识度。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研究上主要从事材料辐照效应和辐射诱导材料性能调控等的研究。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易文才

友情链接